近日,浙江省第十九届“金桂杯”助力小微企业
你想实现你的梦想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那是一段记忆,一段有关青春的记忆,承载着青春与狂想,飞驰在柏油马路的赛道上……
70年代生人(特别是男生)也许都有一段记忆是关于一款赛车游戏的,那就是《极品飞车》(Need For Speed)。在那个芯片叫作“奔腾”,显卡叫作“Voodoo”,系统叫作“WIN95”的年代,每个刚拥有属于自己电脑的男孩子都在桌面上有着NFS的图标,那就是划时代的《极品飞车》。
随着“EA”招牌似的商标在电脑屏幕上电击抖动,一个男人磁性发声“EA Sports”从劣质立体声喇叭里传出时,我们的右手手指齐刷刷的放在了方向键上,而左手却不经意的在空格键上若即若离,又或者左手里握着的根本是一块面包或是馒头。因为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看过《头文字D》,不太熟悉漂移技术的我们,基本上是不屑使用刹车键的。“3、2、1”的倒数之后,是一双双紧盯屏幕、充满血丝的近视眼,和喷着馒头屑、满口脏话的邋遢嘴,以及那颗热血跳动、勇往直前的奔腾之心。
这就是我们90年代末大学生涯的一小部分,算不得逍遥,也算不上堕落。它只是在挥洒多余的男性荷尔蒙,用一种有别于看毛片的互动方式。那个年代的电脑游戏刚刚风靡,许多类型的代表性作品我们都如数家珍,红色警戒、星际争霸、Quake……在赛车游戏中,我们最钟情的还是这款《极品飞车》,因为它是那个时代唯一几款能联网对战还比较稳定的游戏之一。第一次接触它是在《极品飞车2》,之后还玩过几代,但随着衬衫西裤的到来,我们远离了它,心目中的完美之作。我们只能依稀记得那封面上的红色跑车,和那节奏感极强的电子音乐。
红色的背影早已离我们绝尘远去,直到2014年一部电影的诞生。
说实话,我之所以热爱《速度与激情》、《头文字D》等一系列赛车电影,其源头都是来自游戏《极品飞车》,它留给我的记忆实在太深刻了。而当好莱坞要投拍《极品飞车》真人版电影时,我不由得既喜且忧。喜的是,它终于能从小小的电脑屏幕跃身大银幕了,忧的是原本没有固定人物与故事情节的游戏会被改编成怎样?该不会又如《龙珠》真人版一般毁掉我们的青年吧。作为老一代忠实粉丝,我们怀着看加时赛点球的心情期待着这部电影。
走进影院,我的忧虑抛到了脑后。我实实在在沉浸在了电影之中,它所带来的快感丝毫不亚于当年键盘上手指灵动的畅快之感。我只能这样评价它:赛车就是赛车!它不同于逐渐走向综合性大片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在这里,没有飞溅的子弹,没有冲天的爆炸,没有乱入的坦克与飞机,甚至连火辣的性感大腿都没有。它所拥有的,只有纯粹的速度、轰鸣的引擎、轮胎摩擦地面的巨响,以及永不消失的斗志……我挚爱《极品飞车2》,因为它有独一无二的驾驶室第一人称视角,而且是有方向盘、仪表盘以及后视镜的那种。
这种真实的驾驶操作感是那个年代无法拥有汽车的我们梦寐以求的代入感,所以即便知道第三人称视角的游戏成绩往往会高过这种真实视角,但我仍然固执的采用它,只是因为它能带给我的现实模拟感,这才是赛车游戏的精髓和生命。这是一种当你真正拥有一辆汽车后会渐渐忘却的激动与快感。而《极品飞车》游戏在后续某一代取消了这种视角正是我离这款游戏远去的真实原因。无真实,宁放弃。据说它已经发展到十几代了,但我已经回不去了。而电影《极品飞车》令人惊奇的大量采用了这种驾驶室视角拍摄,让我等游戏粉丝大呼过瘾,这才是我想要的感觉,我追求的极致。它回来了,以雷霆万钧之势。
电影对原版游戏致敬的还远不止这一处。那些经典的跑车,法拉利、兰博基尼、福特、迈凯轮……这些在《极品飞车》游戏里反复现身的名款都跃然屏幕之上,纯粹的红色、黄色与黑色,流线型的身材,贴地飞行的霸气……统统回来了。当片末6辆跑车两两一组排列在郊野赛道上时,我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屏幕前。
那些熟悉的赛道,夜间城市道路的烟尘、环形标准赛道的炙烤、郊野林荫大道的花香、西部荒漠高速公路的沙尘……一切尽在不言中,是该款游戏的粉丝都知道,那是我们熟悉的味道,它夹杂着机油味,和橡胶摩擦后的淡淡焦香。
不得不佩服该片编剧,他用一个老套的复仇故事将城市非法赛车、场地测速、街头警车追逐、荒野拉力飚车等游戏中的不同赛车形式与场景巧妙的串联在了一起,却又不显的生硬与造作,让钟情于游戏的车迷们时不时记忆重现或是会心一笑。我们能感受到导演与编剧对原版游戏的尊敬与致意,他们甚至把游戏感放到了比演员还重要的高度。这才是真正的游戏改编电影,大叔们怀旧,却也不杜绝创新。电影《极品飞车》是其中的模范,感谢你们,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里,将上世纪末开启的一款游戏原汁原味呈现在银幕上,以一种我无法想到更好的方式。
显示视频 |
本版块的内容尚未添加编辑,
请点击'编辑/管理'进行修改!